当前位置:哈希网国学崔莺莺原型是谁?颜值和气度均为女中之冠
崔莺莺原型是谁?颜值和气度均为女中之冠
2024-04-15

初恋总是最美好的回忆,然而初恋又常常是青涩的,没有结果的。

唐代就有一位才貌俱佳的女子,名唤双文,也经历了这样一段让世人叹息不已的初恋。

她的情人,就是唐代第一才子——元稹。

而双文自己,实际上就是后世家喻户晓的《西厢记》女主崔莺莺的真实原型。

所不同的是,最早把双文记在日记里的,不是王实甫,而恰是她的初恋情人,元稹。

这个无情抛弃双文的男人,为什么要以深情的笔触去回忆这段往事呢?或许即便再无情的人,也会无限追思自己的初恋吧。

况且“曾经沧海难为水”,元稹也并非无情之人。只是在门阀制度盛行的唐代,元稹或许真的很难放弃一切,去和双文偕老。

因为现实中的双文,不过是一名身微下贱的歌姬;而彼时节的元稹,却是青云之志的少年。甚至元稹在作《莺莺传》的时候,悄悄地把双文变换为相国之女,并且给她去了一个有别于歌舞场上艺名的大家闺秀的名字——崔莺莺!

唯一值得肯定的是,元稹并没有在《莺莺传》中美化自己,更没有掩饰自己对莺莺的抛弃之举。他在《莺莺传》中对莺莺的美丽、气质和态度的哀婉恸绝的描画。除了对自己年少风流往事的追怀,更多的或许仍旧是出于对莺莺的爱。

只是这份爱,无法用现实的陪伴去表达,就只能寄情于文字。这也是《莺莺传》成为唐代传奇最好范本的原因——因为这确实是一部满纸含泪、满纸含情的佳作。

《莺莺传》这部作品的影响很大,主要原因,就在于莺莺的形象几乎是中国男性心中最美的偶像和女神。元代最著名的剧作家王实甫,看到莺莺被抛弃,觉得这简直是世间最大的遗憾,于是奋笔疾书,为莺莺鸣不平,写下来更加家喻户晓的名作《西厢记》。

然而这本“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”的“欲补前人缺憾”的《西厢记》,却把一个更加真实的崔莺莺给埋没了。

张生和莺莺,他们给世人的第一感觉,那就是才子佳人!

确实,张生性温茂,美风容;而莺莺呢,颜色艳异,光辉动人。

不过张生却是一个十分正经的少年,“他人皆汹汹拳拳,若将不及;张生容顺而已,终不能乱。以是年二十三,未尝近女色。”被人都说他有问题,他却说:不是我喜欢女生,而是我没有遇到自己喜欢的啊。

没曾想,一次旅行途中,遇到了崔莺莺母女,并且一不小心保护了这对孤儿寡母。

莺莺的妈妈这才第一次以感谢宴的形式,让莺莺和张生见面了。“久之乃至,常服睟容,不加新饰。垂鬟接黛,双脸销红而已。”从崔莺莺的态度而言,她是很自然的女孩,不加新饰,同时也是一个很害羞的姑娘,双脸销红。

可以肯定,张生作为一个男生,是动了心的。而且张生很善于此,甚至主动搭讪,只是莺莺并没有答话。这说明,莺莺的内心,即便有一些小小的涟漪,但又是如此矜持和谨慎。

不过张生回去之后,就陷入相思之中。想表白,却又不知道何从表白。最后红娘出了主意——写情诗。而这首情诗,最终将莺莺内心娇嗔矜持的防线给击溃了。

崔莺莺回复篇曰《明月三五夜》,其词曰:"待月西厢下,迎风户半开。拂墙花影动,疑是玉人来。"

从今天看来,崔莺莺都可谓大胆。让情人趁着月夜的皎洁月光,翻墙过来约会,岂不胆大乎?

不过,莺莺毕竟是那孩儿家,一时的冲动很快冷静下来;当真实的情郎出现在眼前,莺莺却耍赖了,她端服严容,大数张曰:"兄之恩,活我之家,厚矣。奈何因不令之婢,致淫逸之词,始以护人之乱为义,而终掠乱以求之,是以乱易乱,其去几何?"什么意思,就是说,你虽然救了我们全家,但是也不能如此来挑逗我,这何趁人之危的强盗有什么区别?

言毕,翻然而逝。张自失者久之,复逾而出,于是绝望。

陷入绝望的张生一定想不到,其实莺莺早已经做好了为爱牺牲的准备。数夕,张生临轩独寝,忽有人觉之。惊骇而起,则红娘敛衾携枕而至。抚张曰:"至矣!至矣!睡何为哉?"

并枕重衾,一个最简单朴素的婚礼,就在这月色下完成了。

张生拭目危坐久之,犹疑梦寐。是不是在做梦呢?

看红娘捧崔氏而至,看斜月晶莹,幽辉半床,一切都恍若是梦,又似乎是真。这对小情人终夕无一言。

天亮了,张生依然觉得是在做梦,然而“睹妆在臂,香在衣,泪光荧荧然,犹莹于茵席而已。”张生知道,这不是梦!

然而突然有一天,张生愁叹于崔氏之侧。崔已阴知将诀矣。为什么崔莺莺知道张生要抛弃她了呢?因为:"始乱之,终弃之,固其宜矣,愚不敢恨。”

这就是始乱终弃的原始解释!

莺莺希望自己的情人是一个有情人,“必也君乱之,君终之,君之惠也”,如果你能有始有终,那么我一定会用一生去答报你。

可是张生没有表示,不过是不断叹气。莺莺知道,如此叹气,想必张生是不打算终情了。然而莺莺的度量真是让世间男子也汗颜——她没有怨愤,而是希望能够最后再弹一曲,为张生送行。然而,不数声,哀音怨乱,不复知其是曲也。左右皆唏嘘。

张生于是去京城求取功名去了,然而并没有考中。此时的张生再度想起了莺莺,给莺莺买了一些礼物,并一封不痛不痒的书信,寄了回去。莺莺很快就回信了。莺莺的回信,可谓是世间最哀婉的文字了吧。

捧览来问,抚爱过深,儿女之情,悲喜交集。

看得出来,受到张生的信,莺莺是多么开怀。然而对于张生所送的东西——花胜一合,口脂五寸,莺莺认为并无必要。虽荷殊恩,谁复为容?睹物增怀,但积悲叹耳。你都不在身边,难道我还会去妆点容颜吗?

不过,如此孤独无依的莺莺,依然没有抱怨,仍旧只是关心两个问题:一是张生好不好,她反复交代张生:千万珍重!春风多厉,强饭为嘉。慎言自保,无以鄙为深念。

另一个问题,还是希望张生能够终情,给她一个结果。“君子有援琴之挑,鄙人无投梭之拒。及荐寝席,义盛意深,愚陋之情,永谓终托。”

张生啊,我自荐枕席,并非因为我性情浪荡,而是因为我早已经决定了将终身托付于你啊。就好比当年卓文君被司马相如的琴声撩动了心弦,那都是因为文君对长卿的爱啊。然而今天,你却不能定情,我的大胆的示爱,就将成为我一生的羞愧啊。这自献之羞,让我如何再去明侍巾帻。我如何再去下嫁他人,这没身永恨,含叹何言?

言以至此,莺莺早已经是泣如雨下;所谓言尽于此;临纸呜咽,或许就是莺莺的真实情状。然而莺莺依然是反复交代张生:千万珍重!珍重千万!

莺莺还将定情信物一并寄给了张生。

玉环一枚,是儿婴年所弄,寄充君子下体所佩。玉取其坚润不渝,环取其终始不绝。兼乱丝一絇,文竹茶碾子一枚。此数物不足见珍,意者欲君子如玉之真,弊志如环不解,泪痕在竹,愁绪萦丝,因物达情,永以为好耳。

什么是定情信物?莺莺告诉你,那不是多么贵重的东西,而是能够“因物达情,永以为好”的盟证之物罢了。这个道理,或许张生不是不懂,只是为了自己的前途,他实在迈不开步子罢了。

多年以后,崔已委身于人,张亦有所娶。

张生到了崔莺莺所在地方,希望想见,然而崔氏不肯,只送了一首诗

自従消瘦减容光,

万转千回懒下床。

不为旁人羞不起,

为郎憔悴却羞郎。

好一个为郎憔悴却羞郎,莺莺的内心或许前次万次呼唤过情郎;然而事实又如何呢?张生临走之际,莺莺又送来一诗:

弃置今何道,

当时且自亲。

还将旧时意,

怜取眼前人。

你还是把对我的追怀,用来好好的珍惜你现在的妻子吧。如此气度,堪称女中之冠!